優化整合政務APP
網友 田安成
當前,政務APP存在過多過濫、更新不及時、界面體驗差、使用率低等問題,造成了行政資源浪費、增添了基層工作負擔。建議:一方面,加強政務APP頂層設計,有效整合撤并政務APP,將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完善管理監督機制,提升政府服務意識,準確把握群眾需求,提高政務APP針對性、時效性,以群眾滿意度檢驗工作成效。
以聯動共建賦能基層綜合治理
湘潭市岳塘區司法局 楊春光
一是聯動共建規范化單位。推動構建各基層政法單位“協作密切、陣地合用、資源共享”聯動格局,采取大所帶小所、強所幫弱所、重點加示范、轄區對片區等模式推動建設,合力優所、齊力興所、協力強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有影響、有實績、有口碑的“一所一特色”品牌。
二是聯動共建一體化中心。以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統領,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基層檢察室、律所等力量,健全“信息共享、隱患共查、風險共防、矛盾共解”聯動合作機制,推動“一中心三所一室一庭”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三是聯動共建楓橋式共同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警、訴、檢、訪、調”等工作對接,健全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構建“多元聯動共治”基層治理新格局,以“聯”凝力聚智求同、以“動”追本溯源破題,重塑基層治理結構和功能,打造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全面提升湖南水安全保障能力
省委黨校 陳志輝
湖南是水利大省、水資源大省、水患大省,面臨防汛抗旱、飲水、用水、河湖生態等水安全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議:
一是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守好洪旱“安全線”。完善防汛抗旱工程體系,強化重點洪旱災害防御,提升防汛抗旱應急能力。
二是提升飲水供給能力,建好飲水“安全源”。加強飲水資源調配,推進城市飲用水源建設,提升農村飲水安全。
三是提升用水保障能力,構筑用水“安全網”。強化節水型社會建設,推進水網重大工程,加強灌溉水源保障。
四是提升河湖生態修復能力,筑牢河湖生態“安全屏”。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強化水域岸線和采砂管理,開展洞庭湖生態疏浚,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湘村”。
五是提升水利治理現代化能力,擰緊治水護水“安全閥”。強化依法治水,促進科技強水,推進文化活水。
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交通銀行湖南省分行 劉鵬濤
一是發揮牌照優勢和平臺優勢。金融機構有效聯動集團內子公司及其他分支機構,積極對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進一步搭建政策、資源、信息互通共享的金融“朋友圈”,為湖南優質企業上市培育、成長壯大和重點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二是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加快推進各類數據資源的整合,有序開放數據接口,賦能金融機構,聚焦企業痛點難點和關鍵信息,加大科技類金融產品特別是線上信用產品的創新力度,有效解決科技型企業在成長初期、重點“卡脖子”項目攻關階段的融資問題。
三是加強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全面的信用信息平臺,整合區域內各領域的信用信息數據。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機制,促進信息流通共享,降低信息不對稱。
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人才高地
長沙市岳麓區 滿海鷗
一方面,加大新質生產力招商,增加高端產業,重點對人工智能、互聯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招大引強。另一方面,用優厚待遇吸引高端人才,以寬松的創業環境吸引有想法、有本事的年輕人,引入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初創公司,以服務為主的營商環境留住人才,打造人才多多益善的聚集高地,形成高質量發展“飛輪效應”。
禮贊脫貧攻堅偉大成就
建好十八洞村景區
重慶市秀山縣湘籍群眾 歐紅
十八洞村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是一個極具意義的“時代地標”。為豐富十八洞村景區文化內涵,把十八洞村建設得更加美好,建議:
一是打造一組彰顯“脫貧攻堅精神”的雕塑。可圍繞“初心使命—擺脫貧困”“磅礴力量—精準扶貧”“人間奇跡—全面小康”等主題創作,為美麗鄉村注入時代特色,銘刻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二是建設一座承載“精準扶貧”歷史印記的書屋。通過收藏展示相關書籍、圖文,讓游客深刻感受十八洞村的山鄉巨變。
三是設計一套“值得回味”的文創產品。可根據十八洞村當地景觀設計徽章、衣物等文創產品,體現民族特色、時代特征、藝術價值,讓游客把美好體驗帶回家,講好中國“精準扶貧”故事和美麗鄉村故事。
實施產展融合戰略
打造國際會展之都
湖南陽光華天旅游發展集團 楊宏偉
我省會展產業發展存在缺少龍頭企業、展會與產業關聯度不高、國際品牌和專業人才欠缺等問題。建議:
一是搭建面向國際市場的對接合作平臺。支持龍頭會展企業挖掘我省產業優勢,拓展海外參展辦展途徑,大力引進符合湖南產業發展的“世界商展百強”等會展項目,助推湖南企業“引進來”“走出去”。
二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展覽品牌。支持龍頭會展企業承辦省級大型展會項目,圍繞全省“4×4”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聯合國際知名會展企業,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幫助產業資源聚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引育具備國際視野的會展人才隊伍。支持龍頭會展企業廣泛招引全球高端、全國一流的會展運營團隊,打造會展人才“蓄水池”。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毅 通訊員 邱琳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