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深圳,鳳凰花壓彎了枝頭,一派熱情似火的景象。6月11日,為期5天的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圓滿落下帷幕。本屆文博會共有3596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比上屆增加194家。展會期間,共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展示與交易。除主會場外,還在深圳各區設立65個分會場,開展各類活動500多項。
突出文旅深度融合、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是本屆文博會的亮點之一。文博會專門設立“文旅消費館·一帶一路國際館”,組織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參展,全面展現各地促進文旅消費的新成果、新特色、新亮點,彰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魅力。
文旅融合魅力足
近年來,“網紅”旅游目的地層出不窮。從影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帶火的云南旅游,到“大唐不夜城”帶旺的陜西旅游,再到憑借“淄博燒烤”火爆全網的山東旅游……諸多“網紅”旅游目的地紛紛攜文旅產品亮相文博會。
步入文博會云南展區,頂部高清大屏組成“L”形天幕,抬頭便能看到云南的藍天白云,展區入口上演著靈動孔雀舞,展區正中間則是熱播影視劇《去有風的地方》中的“有風小館”場景。據了解,云南展區串聯云南山川美景、人文風情、民族文化及特色美食,全面詮釋出“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核心內涵。展區工作人員介紹,展區通過“穿越式”、沉浸式的體驗,讓市民游客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彩云之南,獲得難忘的體驗。
隨著擊鼓開市,一場夢回大唐的沉浸式互動體驗之旅在文博會現場開啟。在文博會陜西館,門口正上方寫著“長安十二時辰”,門口兩側的對聯對仗工整、曉暢大氣——“夢故都赴花萼相輝瑤池逢游宴,思年華伴琴瑟和鳴曲水送流觴”,濃縮版的“長安十二時辰”被搬到了現場。
陜西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陜西館繼續沿用“中華根脈,文化陜西”展示主題,打造了文化標識、文旅產業、文化品牌、文創產品、網紅IP在內的陜西文化五大IP矩陣,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空間。
山東展團則以“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為主題,組織山東手造、數字文化、紅色文化、文旅融合等六大類共計171家企業、千余種產品參展,現場舉辦“黃河大集”,展銷包括榫卯“超然樓”、東昌葫蘆等一批山東手造產品。
烤肉串、烤海鮮、烤腸……一盤盤香氣四溢的美食,讓參展觀眾垂涎欲滴,紛紛涌進展館品嘗。全網爆紅的“淄博燒烤”也被搬進了山東展館。
科技賦能體驗佳
文化大數據、數字藏經洞、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空間、“超寫實”虛擬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文化企業各顯神通,為觀眾帶來了數字化創意盛宴。
在浙江館,沉浸式體驗《光影萬象·水墨江南》以虛擬現實引擎驅動空間投影技術,將靜止的中國古代繪畫,轉變成生動的畫中世界。浙江展區還邀請曾亮相兔年春晚的《碇步橋》原創團隊,讓獨具江南韻味的曼妙舞姿再現深圳。
步入北京展區,13米長地屏上顯示的中軸線在北京3號衛星的高清影像,滾動展示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由騰訊制作推出的首個國產自研游戲引擎在文保領域的跨界應用項目“數字長城”也亮相展區,在元宇宙世界中復刻長城一公里實景,為觀眾提供在線“爬長城”等沉浸式體驗。
在湖南展館內,文旅融合體驗區依托高清屏幕+全息技術,讓觀眾在虛擬空間中切換不同場景,穿梭體驗網紅長沙的都市休閑、張家界的奇秀山水、韶山的紅色情懷、南岳的歷史文化及城頭山的農耕文化等文旅資源。
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展館的廣東展區內,超60家省內頭部文化企業和500件以上文化產品精彩呈現了“數字+文旅”的魅力。利亞德集團旗下的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空間,吸引不少觀眾圍觀。該公司董事長袁波表示,勵豐文化將繼續發力沉浸式體驗、數字化場景、智能化交互等賽道,拓展數字科技在展覽展示、夜游等文旅領域的應用范圍。
“廣東非遺元宇宙一號館”正式入駐“山水志”元宇宙運營平臺,并在文博會期間首發亮相。該項目利用實景三維重建、三維空間設計開發等技術,構建了以鎮海樓、佛山祖廟、泗州塔等廣東非遺地標場景為核心的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空間,全方位展示廣繡、潮州木雕、千腳燈、醒獅等非遺產品。
主客共享活動多
分會場模式也是本屆文博會的一大特色亮點。文博會共設65個分會場,成為主會場的有機延伸和重要補充,展覽形式更加多元。
作為文博會分會場之一的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受游客青睞。游客白天可在集市閑逛,感受文創氛圍;晚上可欣賞音樂節,享受視聽盛宴。“T街創意集市”“明天音樂節”作為這次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分會場的主要活動,以“共鳴Resonance”為主題,在園內開展了一系列創意活動。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運營方負責人許茜表示,產業和人群帶來的聚集效應,是實現創意社區營造的重要力量源泉。園區積極聯動內外文化創意力量,堅持打造不同類型的藝文活動,受到年輕游客的追捧。
本屆文博會展期與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偶遇,非遺元素在文博會分會場顯得格外耀眼。在深圳大鵬新區,大鵬所城文化旅游區分會場活動以“非遺與科技”為主題展開,《鵬城諜影》紅色沉浸式劇場讓觀眾沉浸于特工傳奇的故事之中,感受歷史的回響;VR所城和數字展覽展示了科技與非遺相結合的魅力。深圳華僑城鵬城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維明表示,大鵬所城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為核心,堅持傳承區域文化遺產,保存傳統空間風貌,深挖區域文化內涵,讓這座古城不斷煥發新的文化生命力,為大鵬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觀瀾湖藝工場連續7屆作為文博會分會場。今年,該分會場以“藝創匠造·灣區共融”觀瀾湖創意文化月為主題,邀請潮州刺繡、潮州花燈、龍舟彩繪等10位非遺傳承人在現場進行技藝展演展示,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古老技藝的獨特魅力。此外,還同步開展手拉壺、嵌瓷、面塑、剪紙等非遺技藝展演,為市民游客帶來了一場非遺盛宴。